【瑞安日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在创新中成长
2010年09月30日 09:03:40 来源:瑞安日报
土地挂牌、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伴随着日益频繁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认知。时下正值平台成立6周年,带着好奇,也带着社会舆论褒贬不一的评价,记者走进了市公共资源交易管委办。
权力退出
2004年9月,我市对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进行改革,建成了市招标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市招标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市招投标中心3个层面组成的统一招投标平台。通俗地讲,这3个层面其实就是决策、监督、操作3个层面,互相联系又彼此分离。
平台成立之后,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常规的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产权出让等四大块交易全部归并中心。“在建立平台之前,国有资产处置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为因素,而这往往使决策者成为公关对象,容易滋生腐败。”市公共资源交易管委办主任施巨耀说,平台建立之后,可以说是让权力退出,靠制度运行,而不是谁说了算。
6年来,平台在迅速长大,业务范围在不断延伸。城建资产、采矿权、采砂权、国有资产租赁权、城市道路日常养护权、户外灯箱广告位使用权、商标使用权、海域使用权、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权以及其他经营性公用服务事业承包权等都逐步有序进入了平台交易。
“让公共资源尽可能地都进入中心交易,应进尽进。”2007年9月,该平台的3个层面分别更名为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交易中心。名称的改变,也是应进尽进的体现,表明了我市让更多权力退出的决心。根据《瑞安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2008-2012年实施细则》的要求,在市纪委的综合协调下,市公共资源交易管委办目前正加快推进公、检、法和行政罚没物品归并平台交易的工作进程。
少了人为的干扰,进入平台交易的国有资产增收节支的效果十分显著。从以下几个具体项目就不难看出:2008年,我市首例永安乡一河道疏浚采砂特许经营权在中心公开挂牌出让,评估价33万元,出让价91万元,增收58万元;被誉为我市国有资产租赁权进场交易“第一锤”的云海小区6号楼租赁权拍卖,预估价93万/年,成交价139万元/年,每年为市财政增收46万元。2009年,备受市民关注的玉海文化游览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评估价1.01亿元,出让价4.89亿元,增收3.88亿元;市重点民生工程瑞祥新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项目工程,预算价1.72亿元,中标价1.50亿元,节省了0.22亿元;市教育系统的多媒体小平台政府采购,按原来分散采购预算计划要300万元,通过合并组合后,实际采购支出为252万元,节省了48万元……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份,中心共交易3085宗,交易额283.32亿元,增收节支77.44亿元,增收节支率高达33%。
平台组建伊始,担任管委办副主任的张士勇从3个方面概括了平台搭建的好处:一是增收节支。他打了以下比方说明:一个地块原先评估价是一个亿的,通过公开出让竞价完全可能再增收一个亿以上,一幢大楼原先造价预算要一个亿的,通过招标公开选择施工单位完全可能下降一千万以上;二是保护干部。6年来没有一个干部在进平台交易项目的施工单位、供应商、开发商确定环节出问题;三是促进竞争。通过信息发布、信息公告,吸引了一批外地优秀企业进瑞投标、进瑞施工,同时通过竞争,也激发了本土企业创优争先的热情。
乱象纷呈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建立,虽说实现了让权力退出市场的目的,堵住了场外交易暗箱操作的缺口,但还是有人挖空心思投机钻营,于是乎便产生了串标掮客、卖标专业户等现象,一时间,招投标市场还是乱象丛生。
乱象之一:串标围标
所谓串标围标,就是一帮投标人相互串通抬高工程中标价,最后由具体承建的投标人拿出好处费分给其他串标人的行为。由于缺少了竞争压价的环节,串标人就能从中攫取可观的差价利润。
2006年4月,阮某某伙同孙某某等4人,每人挂靠几家建筑企业参与我市锦湖实验小学教学用房工程串标,最后孙某某以给其他投标单位每家5.5万元,另外再给阮某某串标操作费5.5万元的代价,取得该工程的中标权。2006年下半年,阮某某又串通挂靠外地施工企业投标入围的王某某等其他10人,对我市瑞祥新区院士路一期工程项目进行串标操作,王某某意向承建该工程项目,口头约定拿出该工程中标价的8%支付好处费平分给其他投标人,结果该工程果真由阮某某挂靠的公司以2120万元的报价中标。
屡试不爽,越发不可收拾,一些串标人把黑手伸向了更大的项目。2007年8月中旬,8家瑞安二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负责人两次集结商量并一致同意对飞云新区云江标准厂房4个标段的串标操作,还预定由4家中标单位或个人各出资130万元作串标费用,其中给没有中标的每家瑞安本地建筑企业或与会个人50万当作串标好处费,每家另给某人80万元作为支付入围非瑞安本地企业的串通好处费……我市一项投资两亿多的重点工程就这样被串标。投标当天不愿意参与串标的一外地建设公司的投标文件还遭到抢夺撕毁。据串标人案发后交代,如果没有串标,他们将按预算参考造价下降约16.556%来确定该工程的最后报价。如此一来,他们的串标行为给国家造成了大约680万元的经济损失。
乱象之二:转包分包
一些建设企业中标后自己不施工,而是把项目转卖给别人来做,有的还多次转卖,致使最终接手的施工队伍既低资质又低利润,工程质量和进度都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2006年招标的平阳坑大桥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中标单位为湖州市的一家交通建设公司,中标后该公司立即转手倒卖,中间经过4次转包最后落到一个姓李的包工头手里。经过层层剥皮,利润变得微乎其微,加上风险估计不足、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包工头李某感到明显要亏本,于是逃之夭夭,致使工期拖迟了半年多。
“中标单位通过转包,出租出借证照,收取高额的证照借用手续费和中标后数目不菲的管理费。”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陈海丰说,这其中,管理费大约为中标金额的1.5%至3%。以飞云新区云江标准厂房的招投标为例,其每个标段中标价都在5000万左右,中标后,转包企业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就可以轻松得到75至150万元的管理费。”
乱象之三:以次充好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市场不诚信行为也层出不穷,为了利益,一些中标供应商不惜‘牺牲’诚信,偷梁换柱、以次充好,挖空心思、手段多样真令人震惊。”据交易中心政府采购部副主任张定武介绍,2008年2月,市环保局采购一批台式电脑,当地某供应商以DELL品牌电脑中标。该供应商在履行合同时,对DELL电脑的原装配置动了手脚,把DELL原厂原装的内存条偷换成当前市场流量大且价格便宜的金士顿品牌的内存条,以该价差获取非法利润。2008年8月,某学校采购的10多套多媒体小平台,中标清单中投影幕布是知名品牌“红叶”,而实际履约交货时,供应商提供的投影幕布品牌是中文拼音“HONGYE”。据了解,此“HONGYE”并非彼“红叶”,分属两家不同的厂家生产,产品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管理之惑
透过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其实质是诚信缺失,是投标人为了谋取利益最大化而对诚信肆无忌惮的践踏。尽管这几年来,我市相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对各类市场失信行为有所遏制,但是整顿有形建设市场仍任重而道远。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查处难是一个因素,手段隐蔽、做假高超、共守秘密,还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客观上造成招投标领域的案件查处较困难。但是,关键的问题还是出在管理的缺位、不到位上。从业主单位来看,原先大楼谁来盖、材料买谁的,都是自己说了算,虽然有廉政风险,但责任心自然会强一些。现在实行招投标制度以后,认为中标企业反正不是我定下来的,所以好管管一管,不好管就不去管了。同时,也有一种怕麻烦的心理,发现问题以后怕来来回回延误了工程进度,所以持一种放任的态度,不投诉、不报告、不愿管。反映到政府采购上也是一样,业主如果责任心不强,往往就会抱着一种公家东西无所谓的心态,供货验收不认真,质量有问题只骂娘不投诉。
“关键还是缺少一种顶真的精神,业主的姑息,直接纵容了各种不诚信行为。”对此,温瑞塘河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虞利巧深有感触。他说,温瑞塘河工程建设指挥部每年经手的大大小小项目都有几十个,跟形形色色的中标人都要打交道,业主单位如果没有责任心,是很容易被糊弄掉的,所以指挥部的督查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
确实,管与不管不一样,认真管与应付管大不一样。前面提到的平阳坑大桥的建设最近总算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在上个月的通车仪式上,记者遇到了负责大桥建设的省道改建指挥部常务副指挥戴品廉。当初,就是老戴出马把中标企业负责人“请”到了平阳坑,软硬兼施,晓以利害,最终迫使其答应收回转包自行履约。现在回想起来,老戴还是感慨万千:“施工单位为造价近千万的平阳坑大桥赔进去了400万,失信的代价是惨重的。我们不管你包几包,指挥部就是要盯紧看牢中标企业。”
应该硬起来的绝不仅仅是业主单位,交易平台能否帮助业主选择一个好的中标企业,职能部门在中标企业失信后能否给予及时而有力的打击,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对此,施巨耀毫不避讳揭自己的短:“公共资源交易管委办的职责定位是对交易活动的监管,而交易中心是把建设、水利、交通、市政、财政等职能部门原先组织交易的这一段切过来归并到平台,标前的审批和标后的监管还是在各个职能部门,这就造成了各管一段、责任心不升反降的尴尬局面,由此导致的打击不力也是失信行为泛滥的重要原因,而离开了诚信基础的交易平台势必会沦为走程序的道具。”
创新拓路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很年轻,肯定会有不成熟的地方。而且其涉及利益,在招标、投标的博弈之中,存在许多问题。我们的姿态,就是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施巨耀说。
怎样才能有效地防范串标、围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管委办的对策是创新。
他们从评标办法创新和管理手段创新两方面入手,防范串标、围标。
首先是评标办法创新,投标资格审查从资格预审到资格后审,再到资格后审中引用多种评标办法。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最大的区别在于入围投标人的多少,资格后审取消了报名预审环节,不再限制投标人数量,满足各项资格条件的各投标单位都可以直接参加投标。
“人多了,就很难一一串通。”管委办督查科科长奚锦巨说。该办还联合职能部门配套出台了《瑞安市外地建设工程施工与监理企业进瑞管理办法》,对进瑞投标企业实行备案制,加大挂靠成本,减少招投标幕后被少数人操纵垄断的现象。
今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引进了电子评标系统,依托科技创新的力量实现平台转型升级。据中心人员介绍,现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具有有利于规范招标工作、节约工程投资、推动企业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等优势,但也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特别是实行资格后审后,投标家数不受限制,投标文件越来越多,工程量清单越来越厚,评标专家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凭借人工办法难以胜任。使用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后,只要轻轻点击几个按钮,电子评标系统能在几分钟甚至是几秒钟之内,帮助评标专家完成对电子投标文件的数据偏差审核、符合性评审、计算错误检查等辅助工作,而且电子评标系统能识别隐藏的异常情况,及时有效地提醒评标专家对投标文件中的某些数据进行关注,评标专家根据异常情况是偶尔还是故意,是人为还是巧合,可以判断出是否存在串标、围标行为。
其次是标中管理创新。目前,我市已建成容量达414名的评标专家库,专业涉及建筑、市政、交通、水利、园林、监理、勘察设计和政府采购等多个领域。“专家越多,抽取的随机性越大,越有利于评标工作。”张士勇说:“但是,专家多了,质量难免良莠不齐,有些不遵守纪律,随意性强。”针对评标专家不规范问题,2009年该办制定出台了《评标专家考核办法》,对评标专家工作质量实行评价考核,并依照办法规定把4名违纪违规的评标专家清出专家库,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评标专家素质提高。据交易中心建设交易部主任陈贤朗介绍,在新近的塘下镇罗凤中学田径运动场工程项目评标中,评标专家就是从细微的异常中发现了串标现象。
为了提高招标代理机构工作质量,有效消除为串标围标提供便利的隐患,该办还出台了《瑞安市招标代理机构工作质量管理试行办法》,对招标代理机构工作质量实行业绩考核滚动排序制度。
在中心大厅,记者看到招标代理公司窗口一字排开,大厅显示屏上还有代理公司“排行榜”。定额以下的招标代理,业主根据中心大厅或网站上公布的“排行榜”,可以轻松选择优秀的代理机构,定额以上的招标代理实行公开采购,考核结果作为信誉加分的重要依据,通过这种竞争办法淘汰掉差的代理机构,让好的代理机构脱颖而出。管委办业务科副科长曹雯雯介绍,以上多项综合措施很好地遏制了串标、围标等违法行为频发的势头,特别是一些大的招标项目,实行综合评审,既考虑报价,又对技术和信誉进行评价,有效地防止了串标的发生。
遏制串标、围标一靠防二还要靠打。串标、围标行为隐蔽性很强,怎么打?敢打还要巧打,要靠打击手段的不断创新。在市纪委的强力推动下,管委办从拓宽线索来源入手,首开温州地区之先河,联合我市九个职能部门发布了《瑞安市招投标违法案件举报奖励暂行办法》,重金奖励举报人,最高奖金额可以达到20万元。他们还拓宽线索来源,注重从公示期投诉和评标现场收集,在评标室和外围都装有视频音频监控系统,细微的异常现象都能保存在监控系统中,结合投诉人的投诉线索和评标专家的评标报告,很多串标、围标现象在招标现场内就能得到有力地打击处置。
张士勇说,层层非法转包、分包是工程质量安全的一个隐患,转包、分包业主最清楚,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最清楚,就交易平台而言,遏制此现象的关键在于施工现场和招标现场能否建立信息反馈互动平台。下一步,他们将协同职能部门加强标前、标后监管制度建设,发放业主评价反馈表,加强部门联合大检查,拓宽信息反馈和采集渠道,建立健全中标企业诚信档案,并且规范企业诚信档案数据库的运用,给诚信者更大的空间,让失信者付出更大的代价。联合职能部门探索建立健全押证施工、更换备案、指纹打卡、限制投标等制度,积极构筑招标现场和施工现场“两场”互动,优良中标企业库和不良中标企业黑名单库“两库”互补的招投标诚信监管网络。
对供货商的不诚信,管委办也有创新妙招:推行了标后管理标签制、协助验收制和标后跟踪回访检查制。所谓标后管理标签制度,指凡通过政府采购的商品都有“身份证”,每样采购的商品都张贴统一标签。该标签由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统一设计制作,标签内容包含供应商公司名称、货物质保期限、售后服务电话、政府采购中心经办人、监督投诉电话等。若供应商在交货时没有张贴标后管理标签,每发现一次将记录不诚信行为一次。“标后管理标签制既是对诚信供应商的宣传,也是对不诚信供应商的监督。”张定武说,通过这一管理制度的实施,便于采购人及时便捷地解决采购货物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不会因为采购具体经办人更换而使售后服务无法落实。政府采购项目验收协助制,则是以我市现有评审专家库专家为基础,吸收未中标供应商组成验收专家组,受采购单位邀请专门对采购货物进行“挑刺”。此外,加大以诚信为主题的政府采购项目标后回访检查频率,及时查处各类以次充好案件,并通过合同约定的形式,大幅度提高供应商的失信成本。
走出市公共资源交易管委办,回顾所见所闻,记者收获匪浅感慨颇多。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在市场不是很成熟的环境下,能够在迷惑中探索,在创新中奋进,值得欣喜和赞赏。“帮助业主单位选择守信的中标单位是交易平台的应尽之责,但是就交易管交易显然不是上策,只有向标前、标后延伸,联合职能部门和业主落实网格化责任,实现一体化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守信者得实惠、失信者失市场的目标。”施巨耀的话,让我们对平台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记者 李群 郑拥拥 通讯员 全日东/文 记者 孙凛/图)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