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常德市财政局《关于明确2018年度市本级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任务的通知》(常财办发〔2018〕13号)要求,常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对2017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进行自评,按照绩效评价有关规定,形成本报告。
一、部门概况
(一) 机构、人员构成
交易中心为财政全额拨款正处级事业单位,财政一级预算单位,下设科室8个,2017年共有在编在职人员34人。另有退休人员4人,临聘人员10人,保安保洁人员6人。
(二) 单位主要职责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是进行公共资源交易的有形市场和服务平台,负责各类交易的场内组织、服务与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受理交易进场登记并发放交易进场通知书。
(二)依法发布交易活动信息。
(三)依法组织场内交易活动,维护交易秩序。
(四)对进场的交易活动当事人资格进行核验。
(五)收集和发布相关政策法规信息,建立投标人、供应商、中介机构和商品价格等信息库,建立评标专家、投标人、中介机构的动态信誉评价机制。
(六)建立与维护涉及公共资源交易的专家库抽取终端。
(七)建设、管理、维护统一平台的场地和设备设施。
(八)为进场交易各方提供场所服务、信息咨询及其他相关服务,维护统一平台现场秩序,按规定收取有关费用,代收代退公共资源交易相关的保证金(资信金)。
(九)开展进场交易活动情况的统计、分析及相关资料(含录音录像资料)的存档、调阅工作。
(十)对交易场所内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及时向行政监督部门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行政监察部门报告。
(十一)承办市委、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部门财务情况
(一) 2017年部门整体支出情况
交易中心2017年度财政补助收入1407.99万元(其中: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收入1407.99万元),本年支出1193.30万元,收支结余214.69万元,年初结余578.99万元,2017年年未结余793.68万元。
(二)2017年部门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17年度预算、决算、结余对比情况表 | ||||||
单位:万元 | ||||||
项目 | 预算金额 | 决算金额 | 执行差异 (预算-决算) | |||
年初 预算 | 上年 结转 | 本年 追加 | 预算可 用指标 | |||
基本支出 | 341.05 | 5.84 | 90.86 | 437.75 | 426.89 | 10.86 |
项目支出 | 623 | 573.15 | 353.08 | 1549.23 | 766.41 | 782.82 |
合计 | 964.05 | 578.99 | 443.94 | 1986.98 | 1193.3 | 793.68 |
针对上表反映情况,说明如下:
1、 交易中心2017年度决算没有超出2017年度预算。
2、 2017年交易中心结转793.68万元,主要是2016年单位结转了578.99万元,而2017年实际结余了214.69万元,主要是2017年交易中心非税收入超额完成,财政奖励工作经费45.99万元,另交易中心实行厉行节约经费开支,2017年经费比上年有所下调。总体来说交易中心的预算执行力较好。
(三)“三公经费”支出使用和管理情况
2017年三公经费开支情况表
单位:万元
项 目 | 2016年决算金额 | 2017年预算金额 | 2017年决算金额 | 增减情况(2017-2016) |
|
公务接待费 | 16.95 | 31.30 | 9.32 | -7.63 |
|
公车运行维护费 | 12.32 | 15.50 | 9.01 | -3.31 |
|
因公出国出境费用 | 0 | 0 | 0 | 0 |
|
合 计 | 29.27 | 46.8 | 18.33 | -10.94 |
|
从上表反映,交易中心三公经费开支2017年实际支出18.33万元,比2016年减少10.94万元,下降率37%。做到了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关于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开支,同时坚决做到“两个不超过”,即“三公”经费决算数不超过预算数,当年“三公”经费决算数不超过上年决算数。
三、部门绩效目标
(一)部门绩效总目标
2017年,中心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文件精神为总揽,始终坚持“依法交易、规范操作、优质服务、廉洁高效”的工作理念,以建设一流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目标,定规则、明程序,强服务、抓管理,扩宣传、树形象,保安全、促发展,着力做好公共资源交易各项工作,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2017年部门绩效目标
2017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完成交易项目2346个,实现交易金额422.8亿元,收取交易服务费3026万元,超额完成财政下达的征收任务。成交项目和交易金额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3%和63%。实现了交易项目、交易金额、增收节支额三个超历史,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公信力和吸聚力大幅提升。今年9月,一批PPP项目进入中心交易,项目总投资超过160亿元,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工作人员牺牲休息时间,对项目实行即时受理、限时办结,助力PPP项目圆满落地。4月17日,我市两宗土地在中心挂牌出让,经过几百轮激烈现场竞价,最终分别实现溢价8.89亿和2.89亿元,溢价率高达283%和240%,创历年之最。
四、部门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交易中心成立了专门的绩效评价工作组,由中心分管财务负责人黎娟任组长,中心财务科负责具体事项。对2017年全年工作进行现场评价,实施了包括听取各项业务情况介绍、收集相关资料、检查财务会计记录,进行对社会满意度调查等必要的工作程序。
五、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常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分,交易中心得分92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为“优秀”。总的来说交易中心的各项工作推进良好,基础有待继续加强。
扣分明细为:预算执行大类中预算完成率扣了5分,预算控制率扣了3分。
六、部门整体支出绩效
交易中心通过规范制度,强化现场管理,积极做好各项交易进场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经济效益
1、超额完成征缴任务。2017年预算交易服务费征收任务为2500万元,完成交易服务费3026万元,超收526万元。
2、今年9月,一批PPP项目进入中心交易,项目总投资超过160亿元,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工作人员牺牲休息时间,对项目实行即时受理、限时办结,助力PPP项目圆满落地。4月17日,我市两宗土地在中心挂牌出让,经过几百轮激烈现场竞价,最终分别实现溢价8.89亿和2.89亿元,溢价率高达283%和240%,创历年之最。
(二)社会效益
1、推进平台整合,打造统一开放的透明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是国家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配置的重要部署。我们坚持从层级整合、范围整合、信息整合等方面入手,不断拓展平台整合的广度和深度,打造一个竞争开放的大平台。上半年实现“同城合一”。年初,鼎城区交易中心撤销,鼎城区交易项目全部进入中心交易。中心主动上门对接沟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工作流程、业务标准,确保了项目平稳交接。5月,和市资管办一道,组织开展了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县(市)分中心统一挂牌。下半年实现“市县合一”。按省委领导的批示和省公管办要求,所有县级分中心12月31日前全部撤销。中心积极行动,主动作为。面对工作量陡增、人手紧缺、场地不够等现实突出问题,中心一方面,改造办公场所,增加评标室数量,增大交易平台容量;另一方面,组织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提升效能,扩大平台承载能力。目前,所有县市交易项目都已进入中心交易,交易程序规范,交易秩序井然。交易项目实现“应进必进”。安排专人时刻关注相关动态,一经发现场外交易及时制止并上报相关行政监督部门。7月和10月,与市资管办、市政府督查室一道,开展了两次项目进场专项督查,确保项目进场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目前,所有类别的交易项目已全部进场,基本实现“场外无交易”。交易信息实现全面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中心将交易环节产生的各类信息及时按要求在法定媒介发布,并同步推送到省里和国家的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系统,实现了全网公开、全国公开,对重要的交易项目信息,还在湖南日报上公示,扩大信息知晓面。
2、加强部门联动,打造监管有力的规范平台。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准入条件大大放宽,这对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们充分发挥平台的集聚作用,主动与相关行政监督部门对接,织密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网络。在现场管理方面,今年3月,中心与市住建局联合发文,规定我市城区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实行无业主评委制度,评标室内只允许专家评委进入,行政监督部门在监控室实施现场监督。文件施行以来,评标活动更加规范,受到各方一致好评。县级平台撤销后,将这一规定适用到全市。在专家管理方面,统一评委薪酬标准,对评标项目实行一项目一评议,每季度一通报。严格评标纪律,加强对评委的考勤管理。今年来,中心与市发改委联合发文,通报了14起评委迟到、缺勤行为,评标纪律明显好转。在中介管理方面,中心与相关行政监督部门联合发文,对中介代理机构人员的场内执业行为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基本杜绝了中介代理人员办理业务期间迟到、早退、离岗等不良行为。此外,中心还与国土、财政、国资等部门协作,进一步规范相关管理细则,确保规范交易。
3、提升科技水平,打造安全便捷的信息平台。注重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水平。开发了保证金网上收退系统,交易主体依据网络系统随机分配的银行虚拟子账号缴纳保证金,不再要求交易主体在保证金进账单上注明交易项目名称,极大地增强了保证金信息的保密性。实行工程建设项目网上业务受理,交易主体网上传递项目进场交易申请所需资料,交易中心相关人员网上审批,中介机构网上预约开评标场地和专家抽取时间。升级智能门禁管理系统,专家刷指纹或身份证信息进入评标区,评标区管理更加规范、严谨。实行全程留痕管理,对场内交易活动实行全方位、全流程音视频监控,形成电子档案,留存备查。今年来共为行政监督部门调阅监控资料10多次,为行政执法提供了依据。
4、践行服务理念,打造服务到位的高效平台。今年中心完成交易项目2300多项,成交交易金额420多亿,实现了零差错和对中心工作人员零投诉的目标。完善服务规范。先后出台和实施了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多项制度,进一步细化了服务规范,确保为各类交易主体创设温馨、便捷、高效的办事环境。创新服务形式。开展挂牌上岗、亮证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树立政府服务窗口的新形象。每季度“文明服务标兵”和“优秀员工”评选活动,中心内部形成了“比、赶、超”的良好氛围。深化服务内涵。推行延时服务、保姆式服务,为重要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不分节假日即时受理,提供免费政策咨询。在休息等候区安装净水机、摆放报刊杂志等,为办事群众提供亲情式服务。
5、强化自身建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狠抓队伍建设。强化教育。经常性开展全员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全年举办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业务知识培训6期,邀请国内政府采购专家吴小明授课。组织“学习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闭卷考试,认真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研讨。丰富活动。开展红色教育,组织学习王新法、廖俊波等先进事迹,开展全系统“荷花精神·梅花品格”演讲比赛和羽毛球赛,开展义务植树等志愿服务,开展“四双”活动,参与平安创建,用活动锻造队伍凝聚人心。严格管理。按期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按期完成机关党委和三个党支部的成立选举,每月持续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建立党员党性账本和积分台账,加强党员管理。
七、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财务结账不及时,出现拖拉现象,有当月发生的业务没有当月报账,而是积累几个月后统一报账的情况。
2、固定资产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截止至2017年12月31日,交易中心账面上固定资产的余额为270.45万元,并建立了固定资产的台账,但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等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没有明确指定到每项固定资产有专人妥善保管和维护资产,不利于建立资产安全管理。
3、预算管理方面还有欠缺,资金支付力度与预算略有差距。
(二)业务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1、交易主体的行为仍需进一步规范,招标人的主体意识、投标人的诚信意识、评标专家和招标代理机构的执业能力和规范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2、信息化水平仍然不高,与建立全流程的网上交易系统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3、队伍整体素质仍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存在问题,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有效化解,规范管理,高效服务,努力完成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的各项工作任务。
八、有关建议
(一)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建全各项财务制度,对中心经费进行全面管理,严格按照财经纪律及会计法要求执行。合理安排财政预算资金的管理,认真搞好部门预决算编制。坚持按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中心财务预算,并且严格按照预算编制执行,不随意突破预算。
(二)加强资产管理规范账务处理。
应加强资产的专项管理,明确专人专账,对中心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切实做到账卡相符、账物相符。
(三)加强业务管理。
对各项交易流程和管理制度还需强化梳理和优化,进一步规范信息发布、交易报名、资格预审、质疑答疑、投标、开标、评标、中标公示以及投标保证金提交及退还等操作环节,明确工作任务、内容和有关纪律规定,确保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格依法依规依程序开展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按照法定时限、法定程序和法定文书规范交易活动的每个环节,重点把好报名受理关、信息发布关、保证金收退关、开标关、评标专家抽取关、评标关和中标结果公示关,确保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公开公平公正。
2018年9月17日
附件:
1. 2017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表
2. 2017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基础数据表